1930年秋,臨川至崇仁古道上,兩位腳步匆匆的年輕人,躲避著國民黨各路口哨卡的盤查,不時向過往行人打聽去往崇仁鐵溪村的路。其中那位個子不高的就是東鄉(xiāng)才俊舒同,另一位是他同學熊崇德。
舒同是中共東鄉(xiāng)支部的創(chuàng)始人,組織領導了轟轟烈烈的工農(nóng)運動。大革命失敗后,東鄉(xiāng)黨組織被迫轉入農(nóng)村,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(lián)系。為尋找黨組織,他派出兩批黨員外出贛東北、南昌、九江等地無果之后,自己還只身遠涉南京、上海。在南京時,他從《中央日報》上看到贛西一帶有紅軍活動的消息,并有向贛東推進攻打撫州的趨勢。
舒同分析,崇仁與贛西南的吉安山水相連,紅軍進攻撫州,必經(jīng)崇仁,在那里一定能遇到紅軍。而同窗好友周學儀的家就在崇仁南部的鐵溪村。于是,舒同和熊崇德相約趕往鐵溪村周學儀家,并住了下來,悄悄打探紅軍消息。
9月下旬,周學儀家舉辦新房上梁慶典,按當?shù)仫L俗,親友必攜禮祝賀。舒同、熊崇德囊中羞澀,隨禮成了一個問題。舒同對周學儀的家人說:你家新房落成,我沒有什么送你們,想做塊匾表示祝賀。
次日一早,舒同把兩塊竹匾送到新房。鐵溪周氏是理學鼻祖周敦頤的后裔,世代詩書傳家,文化達人多,懂書法的不少。他們看到長約1.5米的竹匾上雕刻的10個字,圓渾端莊,藏頭護尾,既有顏骨柳筋之氣,又兼楷、行、草、篆、隸之勢,大家連稱:“好字!”周學儀走近一看,竹匾是舒同制作刻寫的“人在山水間,何處不神仙”,也連連稱贊:“好匾!好字!”在眾人的稱贊聲中,兩塊特別的竹匾被掛在了周家新房的梁柱上。
1930年11月,因敵情變化,紅軍放棄攻打撫州,揮師經(jīng)崇仁南下,開始準備第一次反“圍剿”斗爭。舒同、熊崇德終于等來了紅軍。他們找到紅四軍政治部,政治部主任接見了他們。從這一天起,舒同成為紅四軍政治部宣傳科一員。
東鄉(xiāng)舒同博物館